佛教,公元前六世纪创立,传入汉地至今已有将近两千年。然而如今,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科技飞速发展,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佛教也开始面对各种挑战。
佛教的现状
地理分布上遍布全球但是正在不断收缩
文化影响力广泛但是力度不及其他宗教
历史悠久但是相较于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未来发展趋势没有后劲
分析原因
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就是时机。就目前而言,佛教延续或者发展的时机并不是得天独厚,世界范围内需要佛教力量的时候不多,绝大部分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上也是不会回退到政教合一或者神权统治为主的社会,相反民主社会或者类民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不可阻挡的。会不会有时机让佛教在中国有机会像南北朝时期,初唐时期那样?这样的时机是福是祸呢?其实相对时机而言,佛教自身的特点或者目前的缺点更加限制了“天时”的选择。后面展开聊佛教现存问题再说
地利就是地里的优势。这优势大致简单来讲就是跟随显存地理优势“顺势而为”的优势,比如中国大陆幅员辽阔,古代有大德渡海传法,现在改革开放,沿海侨民在海外捐庙,那么华人汉传佛教这一支势必相较于闭塞地区或者弱小地域的其他佛教支脉有更加快速和宽泛的传播。佛教有地利的优势,那是在亚洲,然而在欧或者非洲,这个地利有可能就不是那么明显,它更加依仗什么?很明显,依仗中国经济
人和就是人的因数。佛教的人分三类,一类是佛教僧侣,一类是佛教信众,还有一类是佛教的服务人员,好比一个寺院里面,有和尚,有香客,还有建筑围护工人。佛教的人三者没有绝对的界限,排开这三类,剩余的就是与佛教无关但可能受到影响的其他人,比如一位基督教徒。总而却言之,一者:佛教的三类人之间;二者:佛教整体与“其他人”之间,他们互相的影响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和了。
佛教面临的挑战来自天时,来自地利,也来自人和。
挑战一:世界发展越来越缺少佛教的参与,为什么?
其一,佛教没有努力研究自身“已有”的潜力并利用这些力量为国家社会谋福利。佛教自身博大精深,但是很久以来自恃慎重不轻易“出山”,藏拙有余而露短不足,这不是保护佛教,而是害了佛教。最近最火的就是CEO。。。你们懂的,这就是佛教目前自身的问题但是它藏的挺好,闷声发财。话说回来,汉传佛教甚至包括藏传佛教中的很重要一点就是不排斥异己,这不光只是千年来各种灭佛的带来的教训,也是如今汉藏佛教在中国的立教之本,这一点最起码比排外的,或者唯一真神的宗教要好,因为它真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和大家一起相处。佛教最近没有参与到世界发展中来不是他不够好,而是它怕出丑,而且这丑是真的,但是出丑才会让社会监督,而在监督下参与社会发展才会与时同进。
其二,佛教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为什么佛教不能有流行音乐?为什么佛教没有现代医学?为什么佛教没有去跟进AI发展?这些问题看起来很荒谬,反而回想起死气沉沉的小和尚与银发香客,人们反而觉得正常。所以除了许愿还原,很少人想起佛教能为社会做些什么,而僧侣也不会主动推进社会进步。反观佛教的五明,他们哪个不是代表了当时古代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方向”,人们信佛因为和尚能治病开药,信佛因为能听经书开示,信佛因为佛塔能高耸入云,但如今信佛的实证往往拿不出手或者有悖社会伦理,能消灾?能怀孕?能赎罪?
其三,面积收缩,佛法传播势弱,正在失去很多地区,比较伊斯兰教而言,佛教确实是不如。佛教的传播对外界条件的依赖严重,是因为其自身内部的特殊性,例如藏传佛教核心传承体系特殊,普通信众很难受教与自己的上师,所以传播的质量有限,而汉传佛教的特殊性是自身内部的动力不足,因为汉地佛教知识体系已经落后,对现代年轻人的吸引力不足,更多的新兴好奇者偏向迷信的方向而不是追研究因果业力的哲学,而不是真的感受佛法的奥妙,所以是好奇者众,而投身佛教者少。如何树立正确的佛教宗教观念,在讲授老旧的因果报应的同时,也要启发和帮助现代的年轻信徒如何应用佛教的其他课业,辨析真伪,抵抗压力,修身修行,让佛教成为年轻人成长的助力,而后反哺佛教正化佛教,可持续的发展佛教,这便是有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