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管理人员未能理解项目进程的逻辑关系
- 项目推进顺序混乱轻重不分
- 项目缺陷不能被执行人员发现并解决
最近一个项目,其目的是通过对IXXX801升级改造以便让其专注于硼和磷离子植入。项目要求:
- 升级过程中产线的产能不受影响,按时开始并按时完成升级
- IXXX801升级完毕后,产线能够平稳的过渡到新的水平,能在新的基准上高效运行
- IXXX801升级过渡期结束后,还能持续提供高效且更加优化的产能结构
鉴于以上的三点要求,为了完成项目,团队决定提前启动产能扩增计划,以期应对停机升级工序启动后的产能损失,在产能扩增安排里,最优方案是先扩增IXXX854然后IXXX853,通过实效评估更多的程式来压榨机器的产出;其次为了平稳过渡,团队有效分析了现有产能结构,发现了一些互相遏制的产能程式,于是两权相害取其轻,决定在IXXX801扩增前将IXXX853的低效产能移植到公司外部的代工Fab;最后,再次分析机器待机的状况,决定打破原先的壁垒,放弃自认为先进的磷剂量实时监控,完全开放磷植入给专用机器,取消砷磷交叉的产能分配,这样IXXX801就会变成硼磷专属机器,在过渡期后结束磷剂量的束缚,持续释放全部GSD的产能,需要严格按照一下顺序:
- 扩增IXXX854的砷制程,总共14个,整机利用率提升13%
- 扩增IXXX853的砷制程,总共11个,整机利用率理论上提升10%,但是受到锑制程的局限
- 放弃锑制程,转移产能到友商
- 灌注全部硼和磷制程到升级后的IXXX801
- 在IXXX801试车完成后,全面解锁磷剂量限制